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文章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文不用于商业用途,仅为学习交流之用,如文中的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站长删除。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亚太法务联盟】 




编者按:


听从业者的声音,才能更好的了解行业发展。


亚太法务联盟开设《法总经验谈》专栏,走访行业知名企业法务总监,向法律人传递行业领先法务群体的专业业务水平与个人品牌形象,分享高端法务群体对所处行业领域法律热点疑难问题的看法与见解。

 

本期专访,我们邀请到中国蓝星集团法律总监兼审计合规部主任裴桂华谈走出体制的思考,聊企业法务管理经验,分享法务成长建议

下文将以第一人称口吻进行分享。



本期专访法总

裴桂华

中国蓝星集团法律总监兼审计合规部主任


0
1

感念体制的磨砺成长 无悔直面变化的“冲动”



从法院到检察院,加入蓝星集团之前,裴桂华多年深耕于司法审判领域。

回首在体制内的工作经历,裴桂华收获的不仅是专业能力上的成长,更有浓厚的师徒情谊。岁月渐长,出去闯一闯的念头,在裴桂华内心生根发芽。


大学毕业后,我先是去了法院从事审判及审判辅助工作。


在我看来,法院是解决纠纷的平台,亦是各方代理人PK的赛场;审判人员既自我消化案件,亦接收各方代理人传递信息。作为裁判者,你需要从千头万绪的事实、律师专业或不专业的意见中,居中审理,给出判断和解决方案。

 

如果你是有心人,法院的工作经历是个体能力快速提升的最佳通道。就像高考题海战术一样,专业化审判分工,在短时间内接受到若干同类型案件,一遍一遍强化你的认知和专业升级,几年打磨下来,你就是领域内的专家


另一方面的感受,便是法院良好的团队工作氛围。法院的每个案件都是师徒组合的共同任务。合议庭的交流、庭室经常性的业务培训等,都是案件之外提升的机会;还有年度的论文比赛、优秀裁判文书评比、典型案例评选等,各种方式督促你总结审判实践并形成自己的思考文字,一步步将你推向专业化

 

可以说没有法院阶段的训练,就没有现在还在不断成长的我。至今,我非常怀恋和感谢法院的那段时光,以及那段时光中相逢的人。

 

从法院到检察院,可以感受到市级机关相较于基层法院少了一些烟火气。我所在的民行监督部门是一个特别包容、温暖的团队。


检察院的工作重点是监督审判,因此在工作思路上会与法院解决当事人纷争存在较大区别。

 

当以监督者的视角回头审视法院作出的裁判,对我个人而言也是一种反思。在此过程中,视角与立场的转变,让我关注到不同层次的问题。

 

决定离开体制,出去尝试走一条不同的路。现在看来,其实无所谓对错好坏。但自己的人生正因为不确定性的存在,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最近几年,从法院、检察院离开的人很多,也有不少加入了企业法务队伍。我想离开的同仁大多都会感谢那段在司法前沿的工作经历,让我们快速从学习法律的人成为能应用法律的人。


法务、律师都是应用法律提供服务的人,只不过是大家推开了不同工作间的门而已。

 

从体制内到体制外最大的感受,我想应该就是实现了我离职前那一次回眸,现在的一切,不确定性更多,但可期待的也更有意思。今后会变得怎样,不到最后可能都无法确定,而体制内受的限制包括层级、通道、天花板,则更明确。


0
2

法官到法务的转身 角色变化初心不改



变化与挑战,是每一个角色转换之中的法务人需要经历的过程。对于裴桂华而言,从法官到法务的转变,更多是思维方式上的变化。过往的经历沉淀,让她得以在法务的职业赛道愈走愈宽。


在我看来,法官与法务虽然秉持的根基都源自于法律,可以在同一频道上对话。但二者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法官是持中立立场裁决纠纷,而法务是站在自己公司的立场用自己的语言让法官听懂并理解公司的行为。

 

法官的身份让你在法律面前更超脱,众法皆为我用,而法务的工作导向是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从众法中找到依据或“缝隙”,能让我所维护的企业利益得到法官的支持。

 

角色转换的过程主要是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的转变。无论是业务、财务状况还是治理模式,企业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对于审判案件的法官,摆在面前的素材已经是过往固定的内容。


处理挑战的唯一方式,便是深入其中全面学习。审判的经历,给了我专业训练,让我具备了良好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都是企业法务所需要具备的素质


0
3

协同共进 多管线助力企业发展



蓝星集团作为国有控股公司,涉及法务工作的内容及特点与其他类型企业法务工作相比,既有共通之处,也有其独特所在。如何高效协同企业各个业务线,做好企业管控的不同防线,裴桂华有着自己的思考。


蓝星公司属于中央企业二级子公司,其法务管理既按照国资委相关法治建设要求落实,同时作为股份制企业,在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上也吸收了原外资股东的一些治理思想。

 

我加入蓝星公司法务团队的这几年,正是中央企业法治建设加强的几年,国资委不仅要求公司自顶层设计即要重视依法治企,要求在企业章程中明确规定总法律顾问应由董事会聘任并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在具体业务决策和支撑方面,所有“三重一大”的决策等均需经法务部门的合规性审核,在程序上确保了法务工作从后端逐步进入业务前端。

 

现在各企业管理层日益重视决策合规,这也给了法务部门更多话语权,能够更多地融入业务,促进法务和商务更多融合。企业法务工作的变化,受到经济形势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与企业治理要求提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作为法务人员,只有让自己不断去适应这种变化才能跟上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节奏

 

鉴于企业的性质,国企的法务工作严格上讲有着双重任务:既要提供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方面的法律支持,还需落实国资委对依法治企相关要求在企业层面的执行。

 

当然,身处于化工领域,我们还需更重视安全、环保领域的合规监管问题,涉及到项目建设的环评、生产过程中的排放限值等。这些问题均需要从合规角度在企业层面进行宣贯并督促落实。

 

目前我所在的审计合规部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内部审计

即对所属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经营业绩真实性审计等内容,主要是按照每三年轮审、有离必审要求落实。

 

二是法律合规

根据国资委要求,合规工作主要由总法律顾问负责,所以很多国企将合规内容放在法律条线负责。企业合规本质上属于公司治理问题,合规与日常法律工作虽有交叉但又各有侧重。

日常法务主要指日常合同审核以及诉讼案件处理等对业务的支持性内容;而合规强调的是遵守法律法规、外部监管政策及企业内部制度等。

其是随着当前国际贸易格局转变,合规已经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入场券。所以当前合规重点会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逐步推进,比如通过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从反垄断、贸易管制与经济制裁、反商业贿赂、知识产权合规等各方面开展陆续开展。

 

三是内部控制

主要是从风险防控角度,落实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实施意见及年度工作要求,建立风险指标体系、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开展风险评估等工作。

 

实际上,审计、合规和内控,分属于企业管控的不同防线,但有些内容会存在交叉。如何更好地将部门各条线工作做好,对于我来说,也具有很大的挑战。

 

长期以来,强化工作协同都是集团公司的工作思路之一。


从法务条线来说,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加强协同:

一是打造统一协同的法务团队,包括蓝星总部和各直属企业总法、法务,从能力提升角度开设专门的培训课堂,结合一线实践,大家互相讲习、共同提升;

二是从业务协同角度,大家都是紧密而相互支援的团队,对于企业的法律事务比如工商信息查询、诉讼案件等,协调当地资源,重大案件总部会直接参与和协调;

三是从法务和业务部门的融合角度,主要的沟通还在企业层面,法务团队从项目投标、合同谈判等开始之时即参与其中,成为项目团队成员,而涉及专业支持时法务团队的成员也会从各自擅长领域及时跟进支持。

 

在我看来,做好业务协同、团队建设,更重要的还是企业文化,即大家无论岗位、职责如何,其目标都是尽己所能,维护企业利益,一切从企业出发,大家才会在一个频道上对话。


0
4

进阶中收获成长 做商业竞争护航者



对于职场人而言,找准自己的定位与发展路径至关重要。落脚到法务群体,裴桂华从定位、进阶所需能力等方面,给成长中的法务人分享了几点建议


我理解法务的定位不是一个确定的内容,它会随着工作内容、工作效果的变化不断伸缩。如果你给了其他部门他们需要的支持、通过专业能力为其他部门提示或避免了风险,让大家看到你的价值,则你将会有不一样的位置,反之则会限缩职能本来规定给你的位置。

 

大家都说选择了法律就是选择了终身学习,这话一点不假。今年以来,从《九民纪要》、《民法典》等众多对企业特别重要的新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出台,法律人永远都在学习充电的路上。而法务工作的实质在于,利用法律专长解决企业商业竞争中可以用法律思维或方式解决的商业问题。因此,法务更需要保持终身学习、全面学习的习惯。

 

企业法务兼具法律专业和行政职能的综合性,所以法务人员不仅要求具备法律素养,更要理解商业本质熟悉商业思维,能够二者合一即利用法律能力支持商业拓展。

在商业竞争中,我始终坚信,没有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正是这种不确定的魅力,让市场主体百舸争流。


法务人员需要做到的是:“手握法律金刚钻,在企业这艘大船驶向商业竞争的汪洋大海时,助它披荆斩棘、助它躲过暗礁、助它迎风扬帆;你不是船长,可能也不是舵手,但你应该成为那个日夜维持船体安全的护航者,与船长一道驶向远方。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法总荟-企业法务助手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法总荟,企业法务资讯公众号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