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文章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本文不用於商業用途,僅為學習交流之用,如文中的內容、圖片、音頻、視頻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站長刪除。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亞太法務聯盟】
傾聽從業者的聲音,才能更好的了解行業發展。 亞太法務聯盟開設《法總經驗談》專欄,走訪行業知名企業法務總監,向法律人傳遞行業領先法務群體的專業業務水平與個人品牌形象,分享高端法務群體對所處行業領域法律熱點疑難問題的看法與見解。
編者按:
本期專訪法總
裴桂華
中國藍星集團法律總監兼審計合規部主任
感念體制的磨砺成長 無悔直面變化的“沖動”
從法院到檢察院,加入藍星集團之前,裴桂華多年深耕於司法審判領域。
回首在體制內的工作經曆,裴桂華收獲的不僅是專業能力上的成長,更有濃厚的師徒情誼。歲月漸長,出去闖一闖的念頭,在裴桂華內心生根發芽。
大學畢業後,我先是去了法院從事審判及審判輔助工作。
在我看來,法院是解決糾紛的平臺,亦是各方代理人PK的賽場;審判人員既自我消化案件,亦接收各方代理人傳遞信息。作為裁判者,你需要從千頭萬緒的事實、律師專業或不專業的意見中,居中審理,給出判斷和解決方案。
如果你是有心人,法院的工作經曆是個體能力快速提升的最佳通道。就像高考題海戰術一樣,專業化審判分工,在短時間內接受到若幹同類型案件,一遍一遍強化你的認知和專業升級,幾年打磨下來,你就是領域內的專家。
另一方面的感受,便是法院良好的團隊工作氛圍。法院的每個案件都是師徒組合的共同任務。合議庭的交流、庭室經常性的業務培訓等,都是案件之外提升的機會;還有年度的論文比賽、優秀裁判文書評比、典型案例評選等,各種方式督促你總結審判實踐並形成自己的思考文字,一步步將你推向專業化。
可以說沒有法院階段的訓練,就沒有現在還在不斷成長的我。至今,我非常懷戀和感謝法院的那段時光,以及那段時光中相逢的人。
從法院到檢察院,可以感受到市級機關相較於基層法院少了一些煙火氣。我所在的民行監督部門是一個特別包容、溫暖的團隊。
檢察院的工作重點是監督審判,因此在工作思路上會與法院解決當事人紛爭存在較大區別。
當以監督者的視角回頭審視法院作出的裁判,對我個人而言也是一種反思。在此過程中,視角與立場的轉變,讓我關注到不同層次的問題。
決定離開體制,出去嘗試走一條不同的路。現在看來,其實無所謂對錯好壞。但自己的人生正因為不確定性的存在,變得更加有滋有味。
最近幾年,從法院、檢察院離開的人很多,也有不少加入了企業法務隊伍。我想離開的同仁大多都會感謝那段在司法前沿的工作經曆,讓我們快速從學習法律的人成為能應用法律的人。
法務、律師都是應用法律提供服務的人,只不過是大家推開了不同工作間的門而已。
從體制內到體制外最大的感受,我想應該就是實現了我離職前那一次回眸,現在的一切,不確定性更多,但可期待的也更有意思。今後會變得怎樣,不到最後可能都無法確定,而體制內受的限制包括層級、通道、天花板,則更明確。
法官到法務的轉身 角色變化初心不改
變化與挑戰,是每一個角色轉換之中的法務人需要經曆的過程。對於裴桂華而言,從法官到法務的轉變,更多是思維方式上的變化。過往的經曆沉澱,讓她得以在法務的職業賽道愈走愈寬。
在我看來,法官與法務雖然秉持的根基都源自於法律,可以在同一頻道上對話。但二者的工作內容與工作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法官是持中立立場裁決糾紛,而法務是站在自己公司的立場用自己的語言讓法官聽懂並理解公司的行為。
法官的身份讓你在法律面前更超脫,眾法皆為我用,而法務的工作導向是要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從眾法中找到依據或“縫隙”,能讓我所維護的企業利益得到法官的支持。
角色轉換的過程主要是思維習慣與行為方式的轉變。無論是業務、財務狀況還是治理模式,企業一直處於變化之中;對於審判案件的法官,擺在面前的素材已經是過往固定的內容。
處理挑戰的唯一方式,便是深入其中全面學習。審判的經曆,給了我專業訓練,讓我具備了良好的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些都是企業法務所需要具備的素質。
協同共進 多管線助力企業發展
藍星集團作為國有控股公司,涉及法務工作的內容及特點與其他類型企業法務工作相比,既有共通之處,也有其獨特所在。如何高效協同企業各個業務線,做好企業管控的不同防線,裴桂華有著自己的思考。
藍星公司屬於中央企業二級子公司,其法務管理既按照國資委相關法治建設要求落實,同時作為股份制企業,在治理體系和治理結構上也吸收了原外資股東的一些治理思想。
我加入藍星公司法務團隊的這幾年,正是中央企業法治建設加強的幾年,國資委不僅要求公司自頂層設計即要重視依法治企,要求在企業章程中明確規定總法律顧問應由董事會聘任並作為高級管理人員。在具體業務決策和支撐方面,所有“三重一大”的決策等均需經法務部門的合規性審核,在程序上確保了法務工作從後端逐步進入業務前端。
現在各企業管理層日益重視決策合規,這也給了法務部門更多話語權,能夠更多地融入業務,促進法務和商務更多融合。企業法務工作的變化,受到經濟形勢發展、市場競爭加劇與企業治理要求提升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作為法務人員,只有讓自己不斷去適應這種變化才能跟上企業發展和市場競爭的節奏。
鑒於企業的性質,國企的法務工作嚴格上講有著雙重任務:既要提供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方面的法律支持,還需落實國資委對依法治企相關要求在企業層面的執行。
當然,身處於化工領域,我們還需更重視安全、環保領域的合規監管問題,涉及到項目建設的環評、生產過程中的排放限值等。這些問題均需要從合規角度在企業層面進行宣貫並督促落實。
目前我所在的審計合規部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內部審計
即對所屬企業負責人的經濟責任審計、經營業績真實性審計等內容,主要是按照每三年輪審、有離必審要求落實。
二是法律合規
根據國資委要求,合規工作主要由總法律顧問負責,所以很多國企將合規內容放在法律條線負責。企業合規本質上屬於公司治理問題,合規與日常法律工作雖有交叉但又各有側重。
日常法務主要指日常合同審核以及訴訟案件處理等對業務的支持性內容;而合規強調的是遵守法律法規、外部監管政策及企業內部制度等。
尤其是隨著當前國際貿易格局轉變,合規已經成為進入國際市場的入場券。所以當前合規重點會根據企業實際需求逐步推進,比如通過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從反壟斷、貿易管制與經濟制裁、反商業賄賂、知識產權合規等各方面開展陸續開展。
三是內部控制
主要是從風險防控角度,落實國資委關於中央企業內控體系建設與監督工作實施意見及年度工作要求,建立風險指標體系、優化內部控制流程、開展風險評估等工作。
實際上,審計、合規和內控,分屬於企業管控的不同防線,但有些內容會存在交叉。如何更好地將部門各條線工作做好,對於我來說,也具有很大的挑戰。
長期以來,強化工作協同都是集團公司的工作思路之一。
從法務條線來說,我們主要從以下三個角度加強協同:
一是打造統一協同的法務團隊,包括藍星總部和各直屬企業總法、法務,從能力提升角度開設專門的培訓課堂,結合一線實踐,大家互相講習、共同提升;
二是從業務協同角度,大家都是緊密而相互支援的團隊,對於企業的法律事務比如工商信息查詢、訴訟案件等,協調當地資源,重大案件總部會直接參與和協調;
三是從法務和業務部門的融合角度,主要的溝通還在企業層面,法務團隊從項目投標、合同談判等開始之時即參與其中,成為項目團隊成員,而涉及專業支持時法務團隊的成員也會從各自擅長領域及時跟進支持。
在我看來,做好業務協同、團隊建設,更重要的還是企業文化,即大家無論崗位、職責如何,其目標都是盡己所能,維護企業利益,一切從企業出發,大家才會在一個頻道上對話。
進階中收獲成長 做商業競爭護航者
對於職場人而言,找準自己的定位與發展路徑至關重要。落腳到法務群體,裴桂華從定位、進階所需能力等方面,給成長中的法務人分享了幾點建議。
我理解法務的定位不是一個確定的內容,它會隨著工作內容、工作效果的變化不斷伸縮。如果你給了其他部門他們需要的支持、通過專業能力為其他部門提示或避免了風險,讓大家看到你的價值,則你將會有不一樣的位置,反之則會限縮職能本來規定給你的位置。
大家都說選擇了法律就是選擇了終身學習,這話一點不假。今年以來,從《九民紀要》、《民法典》等眾多對企業特別重要的新的法律和司法解釋出臺,法律人永遠都在學習充電的路上。而法務工作的實質在於,利用法律專長解決企業商業競爭中可以用法律思維或方式解決的商業問題。因此,法務更需要保持終身學習、全面學習的習慣。
企業法務兼具法律專業和行政職能的綜合性,所以法務人員不僅要求具備法律素養,更要理解商業本質熟悉商業思維,能夠二者合一即利用法律能力支持商業拓展。
在商業競爭中,我始終堅信,沒有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正是這種不確定的魅力,讓市場主體百舸爭流。
法務人員需要做到的是:“手握法律金剛鑽,在企業這艘大船駛向商業競爭的汪洋大海時,助它披荊斬棘、助它躲過暗礁、助它迎風揚帆;你不是船長,可能也不是舵手,但你應該成為那個日夜維持船體安全的護航者,與船長一道駛向遠方。”
發表評論 取消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