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 —— 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近年来各自都在法律服务领域有所布局。以“四大”为代表的机构,由于其提供的法律业务的特殊性,也被称为“替代性法律服务提供商”(ALSP,Alternative Legal Services Provider)。从早期的流程外包,到随着技术进步逐步扩展领域,替代性法律服务在合同管理、文书审核/生成、尽职调查、电子证据开示、监管合规、文档管理、劳动人事等方面逐渐成熟。在国外,替代性法律服务的实践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近年来国内的相关探讨也一度火爆,很多律师都担心自己“被替代”。那么,“四大”进军法律行业,有哪些新举措和深层逻辑?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1.“四大”成立独立律所,直接面向客户提供法律服务近年来,“四大”均设立了自己的法律部门,努力转型为提供综合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而且都在中国成立了律所。无论是会计师事务所还是律师事务所,都是专业服务机构。不论是会计所的审计、税务业务,还是律所的诉讼、非诉业务,都需要专业人士。“四大”要和律所的主营业务直接竞争,一定要足够专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挖人”。去年 2 月,毕马威在法国新设的律所 KPMG Avocats ,一次性挖走了法国最大律所 Fidal 的 144 名律师,其中包括 90 名税务律师。德勤的香港律所挖人,也瞄准了红圈所。2018 年 8 月,安永收购全球著名替代性法律服务提供商 Riverview Law ;2019 年 4 月 3 日,安永收购汤森路透 Pangea3 法律管理服务(LMS)业务,收购完成将一次性又收编 1200 多名法律专业人士。“四大”提供审计、税务、咨询服务,现在再加上法律服务,能够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而且“四大”报价低,还能够提供法律服务产品,竞争优势明显。在汤森路透发布的《2019替代性法律服务提供商研究报告》中,20% 的大型律所透露,他们在过去一年中曾与“四大”直接竞争法律业务。“四大”与律所的竞争正逐步蔓延,即便是在某些限制进入的领域。比如在中国资本市场,由于相关法律和监管的限制,“四大”提供了审计业务就不能再去提供法律服务。无独有偶,美国资本市场也限制会计所直接提供法律服务。就此收手?不,德勤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 通过联盟进入受限领域。2018年,德勤与 Berry Appleman&Leiden LLP 律所结成联盟,提供全球移民业务;2019年5月7日,德勤又宣布与美国律所 Epstein Becker 达成战略联盟,提供劳动就业业务。德勤与联盟律所的业务互补,均是采用资源互换的方式,目的就是最大化客户价值。这两个联盟的成功建立,证明了在美国这条路是可以跑通的。除了移民、劳动就业,知识产权、信息技术等,都是客户需要的服务。
关于“四大”和律所之间的竞争,很多人都抱着悲观预期,担心自己“被替代”。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把法律服务看成是“存量市场”还是“增量市场”。是大家把一个现有的饼分出来一块给到“四大”,还是说把这个饼变大一点,大家都有机会可以多分一些?“四大”入局能否干掉大部分律所,然后抢走大部分律师的业务?2019年,全球法律服务的市场规模是 7000 亿美金,而且这个市场在过去这些年里几乎是以每年 3% 的增幅在增长,但没有任何一家律师事务所能占比超过 1% 。换句话说,法律行业本身就不是一个寡头市场,不能 Winner takes all 。在全球法律服务市场中,“四大”能占到 1% ,就已经是很大比重。今年 8 月,安永发布了一份报告,调研样本覆盖 25 个国家的 1058 家企业,对企业使用替代性法律服务商的调研情况作出分析。
这是目前调研面较广、数据较为有说服力的报告之一,直观反映了企业对于非律师“替代性法律服务”的态度,说明即便是垂直的替代性法律服务,“四大”也有很长的路要走。事实上,“四大”布局法律业务,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目前税务、审计、会计业务已经很大,很难再有新的增长,而法律领域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也间接说明了这个市场还很大。那么竞争的第二层考虑就是,“四大”确实抢走了一部分法律业务,怎么办?但其实,“四大”进军法律服务市场,主要指向流程化的法律事务,并非在传统法律服务市场向律所发起挑战。他们的共同点是开创了区别于传统律师服务的新模式,比如灵活外包律师/顾问,又比如搭建服务平台,解决律师没有固定办公室、企业需要大量运营人员等问题。“四大”一入局就拿走很大的市场份额,很多律师就觉得“四大”抢走了他们潜在的业务。但其实国内也有不少法律机构从事类似的业务,很多律所都选择和他们合作。上文提到的《2019替代性法律服务提供商研究报告》也显示,ALSP 市场的规模增长远超预期,预计未来几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 25% ,这本质上和法律服务市场不是一个概念。因此,与其说“四大”是来抢“存量市场”的份额,不如说是一起做大市场,然后在“增量市场”分一杯羹。
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四大”的传统收入大头 —— 审计业务收入占比不断下滑,而税务、咨询、法律等非审计业务发展得特别快。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客户碰到的问题都是复合型问题,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会计、评估或者法律问题。换句话说,任何以单项突破的形式提供的专业服务,比如法律服务、咨询服务、风险建议服务,都不是最优解决方案。因此,“四大”布局法律业务的初衷和重点,一定是围绕现有的客户群体,在成熟的服务框架上,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整合式的服务,而不是单纯来抢律所业务。这个逻辑可以扩展至大多数行业,像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业务极其复杂,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自身用户。相反,如果想每个行业都插一脚,大多数都是以失败告终。比如阿里就曾推出“来往”对标“微信”,腾讯扶持京东、拼多多跨界打劫淘宝,但从市场份额上看,大家都没做成。但是,如果你认为“四大”入局就是为了抢业务,那么焦虑就来了。比如“四大”习惯将各种服务打包报价,人均收费远低于律所。在价格优势下,律所也想打价格战,但传统的律所习惯按照小时来收费,人力成本放在那,价格也降不下来。如果只在表面竞争,那么就会陷入价格战,而忽视了客户需求这一底层逻辑。“四大”在法律业务的共同点是,将法律服务放在财税服务的大项下,提出“税务+法律”的服务模式,向客户彰显其综合服务能力。但其实,这个模型并不难调换顺序为——“法律+税务”。“四大”在审计、税务等领域具有优势,法律是这些传统业务的延伸。同理,律所在法律领域具有优势,也可以向审计、税务等领域延伸。从这个角度上看,市场确实会迎来更多的整合,律所也必须构建更加多样化的商业模式,以满足客户需求。这也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的律所提供非法律业务,提供非法律业务的机构也会不断出现,二者的合作将会越来越频繁。
虽然有所冲击,但“四大”的到来对律师行业也是有促进作用的。比如“四大”入局,加速了法律服务市场的分工,能够激励传统律所加深专业服务水平。新的服务商的进入,丰富了行业生态,促使法律专业服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中国的律师事务所,我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去学习,勇敢面对,不断地去超越。每一家律所,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律师事务所,也不是替代性法律服务提供商,而是任何一家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