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文章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文不用于商业用途,仅为学习交流之用,如文中的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站长删除。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法言法尺】
推荐理由:出自一位年轻律师,一篇从收支、前景、业务、市场、机遇、变革等角度全面介绍律师职业的优秀文章。 |
其实每一个职业背后,都有一张隐藏的资产负债表,记录着我们在这个职业里的投入产出,英文叫“balance sheet”,或多或少体现着某种平衡的意味。
这一张是我们律师行业的《资产负债表》,左边这一栏“资产”,大家可能最关心的就是收入问题了。
我们来看两个数据,顶级红圈所高级合伙人年创收标准1000万,全国律师年平均收入10万元,这两个数字天差地别,原因在于在我们律师的收入世界里一直有三座金字塔。
第一座金字塔反映的是不同资历律师之间的差距。
从上往下分别为合伙人、资深律师和诸如我一样的“打工人”。其实律师这个行业是一个非常重视资源和经验的行业,合伙人把握着市场的入口,打工人想要一步登天是很难的,而外界很容易以合伙人的收入水平来衡量整个律师群体的收入水平。
这其实是一个幸存者偏差的问题,大部分律师的收入只不过达到小康水平,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
第二座金字塔反映的是律所差距
从上往下分别是头部品牌所、地方诸侯所和其他所,ALB公布的2020年《中国律所创收50强排名》中,几乎清一色都是头部品牌所 只有一两个地方诸侯所 而没有其他所的踪影,看来受品牌和资源的影响不同律所之间的吸金能力还是大有不同的。
第三座金字塔反映的是区域差距
从上往下分为三个阶梯,据官方数据统计,北京人均律师的创收收入是浙江的2.25倍是陕西的15倍,可见不同区域之间的律师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说到律师这个职业的广阔前景,或许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看。先横向看看我们与美国成熟法律市场的差距,美国每万人拥有的律师人口数量,是我们的12倍,而美国律师创收占GDP总额的占比,是我们的9.5倍。
而从政策上来看 司法部在去年的时候 提出了2022年的律师行业发展目标,人数上从今年的50万人,2年之后增长到62万人,平均每年增长6万人。
创收上,从今年的1500亿,2年之后增长到2000亿,年增长预期超过15%。由此可见,律师这个职业的法律市场还远未饱和,我们还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律师世界。我们所面对的仍是一片星辰大海。
我们的机会在哪儿?寻找业务蓝海 考验一个律师的眼力。
我们发现今年受经济周期和疫情影响,公司信用债违约频发,很多企业举步维艰,20多家上市公司进入破产程序,数量超过过去三年的总和。未来企业破产重整领域将大有可为。
而近几年全国法院以及仲裁机构的受案数量和争议金额再创新高,以北仲与贸仲为例,近两年案件数量增速达到12%,争议金额增长率20%,争议解决业务的机会是越来越多。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出台,知识产权已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发力点,知产合规和知产诉讼业务将持续高速增长。在新基建背景下,以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增速明显,与之相关的数据合规、流程监管等业务也是很好的方向。
除此之外,像不良资产处置、创业板IPO、刑事合规、经济犯罪辩护、涉外法律服务等都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而我们要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一种敏锐的视角去观察时代变局去观察行业的发展趋势。从更高的维度去捕捉时代机遇和行业契机,并行动迅速地抓住机遇抢占先机。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律师世界。我们寻找时代“风口” 探索业务“蓝海” 。
只有北上广才能实现你的律师梦吗?读书的时候,前辈告诉我,律师这个行业 “小干进城,大干进京”。要想小有成就,你就得进省城;要想大有成就,你就得去北京。这也是我后来选择执业地域的重要考量之一。
只有北上广才能实现你的律师梦吗?读书的时候,前辈告诉我,律师这个行业 “小干进城,大干进京”。要想小有成就,你就得进省城;要想大有成就,你就得去北京。这也是我后来选择执业地域的重要考量之一。
前段时间回老家,听说今年本地的业务大大增加了,“家门口的业务越来越多”相信是今年不少区域朋友的普遍感受。
而究其原因呢,至少有三个:
第一是产业转移。劳动密集型和高能耗的中小企业逐步由沿海发达地区和一线城市向内陆转移,内地二线城市诸如成都 重庆等的法律服务市场正在逐步扩容。
第二最高院审级下放。最高院把中院级别管辖的上限调整至50亿元后,原来需要去北京打的官司,现在在省内就可以解决了。
第三最高院设立巡回法庭。今年是最高院设立巡回法庭的第四个年头,诸如南京、深圳等巡回法庭所在的城市将逐步形成争议解决的区域中心,具备一定的区域辐射力。
随着“家门口业务越来越多” 律师展业与其扎根北上广,不如深耕本地业务。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律师世界。随着本土业务的爆发,未来会诞生越来越多的西安大律师、沈阳大律师等区域大律师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律师世界。面对服务变革,我们热爱专业,我们终身学习,我们相互成就。
律师会被AI所取代吗?这个话题很热,在法律科技刚出来那几年,很多律师弥漫着一种失业的恐慌 担心会被法律科技所替代。
但正如凯文.凯利所说,并不存在将所有功能全部打通的,通用的人工智能。BBC就分析了365个行业,其中律师和法官被科技所替代的概率仅为3.5%,属于最不可能被科技取代的7个行业之一。看来过度恐慌,倒也不必。
但是这些年,我们确实已经感受到科技对我们传统法律服务业态的改变。在这一年里,我们的法律检索、案件管理、流程管理等法律工具越来越普遍地投入使用;在这一年里,我们在线上腾讯会议室接待客户的次数要远远多于在线下豪华CBD办公室;在这一年里,我们与法官一起尝试线上远程开庭,在云法庭中,我们有时也会碰上客户边坐车边开庭,边买菜边开庭的趣事。
科技已经打通了线上和线下的闭环,我们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切实地感受到法律科技对我们这个职业的赋能,一味地敬而远之,可能有利于心情,但绝不利于未来。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律师世界。法律科技的浪潮已经来临,我们要拥抱变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消费方式在逐步改变,客户线上寻找律师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从律师获客渠道来说,除了传统的熟人介绍之外,我们得顺应时代的发展,建立自己的线上个人品牌。也许一次线下的拜访你只能触达1个客户,一次大礼堂的分享也不过百名听众,但一次线上的分享你有可能就收获成千上万的粉丝。
当罗翔老师从校园走上B站,从刑法学教授转身一变为千万UP主,并荣获2020年度法治人物时 ,其实,法律人的“全真分享”时代已经来临。
什么叫做“全真分享”?我倡议法律人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执业感悟与更多的人去分享,打造生动的视频内容,打造形象的有温度的个人品牌形象,逐步拉进我们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拉进我们之间的亲近感,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大门已经打通。
我们法律人正在逐步步入一个真人出镜、真知灼见、真心实意的“全真分享”时代。如果今天我可以站在这里,相信你也可以顺势而为好过闭门造车,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律师世界。法律人的 “全真分享”的时代已经来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