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文章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文不用于商业用途,仅为学习交流之用,如文中的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站长删除。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公牛集团法务部】
这两年,“合规”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无论是在国家发布的规划性文件中,还是在各个行政部门出台的指导性文件中,都能看到“合规”字眼,体现出合规共识正在不断形成。我们先简单梳理一下最近几年“合规”的热点事件:
2018年,“中兴事件”被很多“合规人”认为是中国的“合规元年”;
2017年月12月正式发布合规管理的国家标准GB/T 35770-
2017《合规管理体系指南》,2018年7月1日该标准正式实施;
国务院国资委2018年11月颁发《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
2020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6家基层检察院开展合规不起诉改革的试点工作。2021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开展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的方案》,启动第二期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2021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司法部、财政部、国资委等多个监管部门颁发了《关于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
2021年3月18日, “企业合规师”正式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2021年4月13日,ISO37301-2021《合规管理体系 – 要求与实施指南》是ISO/TC309 “组织治理 技术委员会”于2021年4月发布的A类国际标准,是组织治理国际标准族的重要一环。
2022年4月《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022年4月,最高检、全国工商联共同全面推开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会议。
……
特别是“企业合规师”在2021年3月份正式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让很多培训机构嗅到了新的商机。培训机构纷纷竞相开展各色各样的“合规培训”、“合规师认证”等,这也让很多法律人看到更广阔的职业发展。
作为民营企业的法务人,我们也一直关注合规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和发展。“合规”虽然是当前社会的热点,国家从政策、法律,甚至是执行层面也是密集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但是,纵观这些热点事件及相应法律法规、政策,基本上都是在国企范围内。作为民营企业,如何认识合规?如何更好的开展合规工作呢?
民营企业在开展合规时,可能容易会有一些误区。从宏观的角度可能有以下误区。
1、对“合规”的内涵认知不全面,甚至是误解。
“合规”作为一个相对比较专业的风险管理内容,是一个舶来品。而且在国内系统开展、落地、实践的范围并不是很广,也不成熟。所以,真正理解合规、懂合规的专业人才是比较稀缺的。而民营企业系统开展合规工作的更是少之又少。这就造成一些要开展合规工作的民营企业,有的把“合规”简单的与“内部控制”等同;有的把“合规”与“法律风险管理”基本上完全隔离开来,或者是把“合规”等同于“法律风险管理”,只是把“法律风险管理”换个名称。
2、对“合规”的价值认识不深刻。
民营企业开展合规工作,对企业意味着什么,能够给企业带来哪些价值?开展合规工作,企业需要投入哪些资源,需要多少成本?
3、对有效开展“合规”要具有的能力和客观条件不清楚。
民营企业要开展合规管理,管理层、合规团队要具备什么要的能力?公司的治理结构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合规要想有效落地,都需要创造、具备哪些客观条件?可能有太多的问题是企业在开展合规管理前要先思考清楚的。
同时,从专业的角度,我们对合规的认识可能还有以下误区。
1、合规的“规”仅指企业外部的法律法规;
2、合规的目的是企业外部监管的需要;
3、企业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就是合规;
4、合规管理包含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5、内部审计只监督是否合规
综合来说,很多民营企业在开展合规管理时,没有从内涵、基本概念的角度,明确“法律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的联系和区别。
这些对“合规”的误解,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澄清,将会使我们对合规很难有全面、准确的认识,也就不能适应企业开展合规管理的需要。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认识合规呢?欲知详情,请看下回分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