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文章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文不用于商业用途,仅为学习交流之用,如文中的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站长删除。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公牛集团法务部】
上次《也谈“合规”系列之一 —合规热点事集的思考》我们谈到对合规的误解,那这次聊聊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认识合规呢?
合规的“规”包括哪些内容?合规风险如何界定?合规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这是我们要开展合规工作时,必须首先要明确的基本定义和认识。国务院国资委颁布的行政规章《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是在《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的基础上充分征求社会意见后,遵循《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等中央文件中对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提出的明确要求,并结合国有企业开展合规管理的实践,借鉴国外企业成功的合规经验后修订后出台的。《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作为部门规章,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会成为央企及地方国企开展合规工作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当然也应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开展合规的重要参考。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第三条明确给出了合规定的定义,合规的“规”,规范的不仅是企业的经营行为,还包括员工的履职行为,遵从的不仅是外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等,也有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商业道德、社会公序良俗等。基于合规的基本定义和边界,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国家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合规风险,为什么要开展系统的合规管理。也会明白了,开展合规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不违法,不仅仅只是为了遵从外部监管规定,更是全面、系统的引导企业开展练“内功”,均衡的“强身健体”,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支持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合规,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和员工履职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准则和国际条约、规则,以及公司章程、相关规章制度等要求。本办法所称合规风险,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违规行为引发法律责任、造成经济或者声誉损失以及其他负面影响的可能性。本办法所称合规管理,是指企业以有效防控合规风险为目的,以提升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为导向,以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和员工履职行为为对象,开展的包括建立合规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培育合规文化、强化监督问责等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活动。
合规管理的本质是对合规风险的管理,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在开展合规管理时,其方法与风险管理和内控的方法有很多是相同的,也要系统开展合规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析、建立管控措施、检查改进。其中在管控措施这一环节,也是要建立内控措施,通过内控达到合规管理的基本目标不违规。
内部控制是企业达到合规的一个有效工具,企业要开展合规管理,则必须要使用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深度协同。但是,仅有内部控制却未必能够达到合规,或者管理好所有的合规风险。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有效运行的基础和管理工具,往往只对企业经营中的操作性风险的管理有效,而企业经营中,还有很多合规风险是非操作性的,是无法通过内部控制的措施来有效管理的,如被动发生的很多法律风险、政策风险等外部风险。
一个企业建立了合规管理体系,有较好的合规风险管理文化,则可以有效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开展和落地,有效的推动企业内审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企业通过系统的内审工作,可以较好的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合规管理体系是否有效,是否得到较好的执行,从而为内部控制体系、合规管理的完善起到很好的监督、推进作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