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務實務

非貨幣性資產在投資或交換時的估值說明

當前資本市場運行模式下,企業並購投資成為市場擴大生產範圍、優化資產結構的重要渠道。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企業已不只是單純想通過合並方式獲取被合並方的直接分紅,而是自身的無形資產或生產線、項目組投資到對方公司換取股權,一方面獲得分紅收益,另一方面合並方優秀的生產技術對被合並單位投資,可以幫助被合並方企業創造更多收益。除了企業並購投資方式,部分企業還會采用以物換物的方式進行資產重整,以無形資產換取

淺談員工流動可能導致的知識產權問題

企業在人才招聘時不能只看到引進了新鮮的創新力量,增強了團隊能力,還需考慮員工入職離職中的知識產權風險,既要預防員工入職帶來的侵權風險,也要預防員工離職可能導致的知識產權丟失風險,還要建立一系列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和監控體系。如此,能夠極大地減少因人員流動導致的知識產權問題,更好地保障企業穩定前進。

人工智能領域的知識產權發展概述

“人工智能”概念的正式確立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當時,在美國達特茅斯召開的一次計算機和信息通信領域的研討會上,多位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如何使機器精確地描述和模擬人類智能學習的特征和過程,以解決各種人類現實問題。這次會議被廣泛認為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起點。

《網絡安全法講義》 第九章 網絡安全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制度

網絡安全法第五章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包含第五十一條至第五十八條,主要涉及網絡安全監測預警與信息通報制度、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監測預警與信息通報制度、網絡安全風險預警措施、網絡安全應急處置制度、網絡安全監督管理約談制度、突發事件和生產安全事故的處置、網絡通信的臨時限制措施等。本章對此進行討論。

淺析同人作品第一案-金庸訴江南《此間的少年》侵犯著作權案

查良镛(筆名金庸)2016年在天河區人民法院起訴楊治(筆名江南)、聯合出版公司、精典博維公司、廣州購書中心侵犯其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行為,要求前述主體停止侵權、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天河區人民法院在2018年作出一審判決,認定前述主體不構成侵犯著作權但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需停止侵權、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後雙方都不服一審判決進行上訴,查良镛在二審期間不幸逝世,由其妻子林樂怡作為主體繼續主張權利。廣州知識

管理企業法務風險的最佳實踐

在今天的全球化經濟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了各種商業活動中。這些活動中會涉及到各種法律問題,例如合同糾紛、財務欺詐、知識產權等等。因此,管理企業法務風險成為了一個日益重要的問題。本文將介紹一些管理企業法務風險的最佳實踐,以幫助企業有效地監控和管控法務風險。

淺談法務如何參與墨西哥公司籌建(上篇)

在下文中,筆者將根據跟進西威墨西哥子公司籌建的經驗,對投資墨西哥的背景進行介紹,以及在墨西哥子公司成立的初步階段,法務是如何深度參與了公司成立與廠房租賃這兩個關鍵節點進行分享。

解密企業法律事務與企業治理的關系

在當今商業世界中,企業法律事務和企業治理是兩個不可分割的概念,它們共同推進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企業法律事務是指法律專業人士負責處理的與企業有關的法律事宜,例如合規、糾紛解決、合同和知識產權等。企業治理指的是企業內部管理的體系和規則,這些規則旨在確保企業的持續穩定和高效運作。當這些因素相互配合時,它們可以共同促進企業的發展和保護企業利益。本文將探討企業法律事務和企業治理之間的密切關系,以及這對企業的

淺談法務如何參與墨西哥公司籌建(下篇)

承接《淺談法務如何參與墨西哥公司籌建》上篇,筆者將在本文篇幅中,初步介紹IMMEX申請、海外雇傭與墨西哥勞動法、工廠裝修以及EHS合規這四個話題,並在其中穿插筆者承接這幾項工作時所收獲的一些心得體會。

內控管理在法律工作中的必要性與實施策略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對法律合規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合規需要遵守法律法規,避免欺詐、貪汙等行為,保護企業及客戶的利益。內控管理作為管理方法之一,在企業合規的工作中具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將從內控管理在法律工作中的必要性和實施策略兩個方面展開探討。

以專利侵權責任為視角淺談購銷合同中知識產權擔保條款的設計

知識產權風險在實際業務的開展中,通常是一個很難事前準確量化的風險,特別是針對專利,一方面專利的有效性以及侵權判定均存在一定的博弈空間,也往往需要漫長的法律程序和專業工作才能塵埃落地,另一方面當前專利訴訟程序本身也已成為商業競爭的一種手段,甚至於成為很多NPE的獲利方式。因此,在業務實踐中期望在事前做到完全規避或者預知專利侵權風險,實際上已經很難做到甚至不可能實現,特別是在知識產權密集型行業中,也因

個人信息安全“用戶同意”淺析

《個人信息安全規範》首次提出“明示同意”的概念,在學界和實務界掀起熱議,有人欣慰於我國的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標準終於能向國際看齊,而有人也質疑實踐中要做到明示同意的困難性。無論怎樣,今後用戶同意及其方式將隨之逐漸演變是大勢所趨,而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個人信息安全規範》的規定,結合實務,幫助企業正確理解用戶同意及適用相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