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作為交易的載體,承載著企業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因此圍繞合同,衍生出了多個創業賽道,比如合同管理、智能合同審查、合同模板庫等等,並誕生了眾多法律科技公司。與其把合同賽道歸到法律科技領域,創投市場更願意歸之為「To B」、「企業服務」或者「產業互聯網」—— 這些提法是相對於「To C」或者「消費互聯網」而言的。這就意味著戰場的擴大以及競爭對手的增加。以法律科技自居的創業公司們,不論其主觀怎麼想,客觀上都已經被卷入更大的戰場,與更多的玩家競爭。當然,競爭不等於競對。同向為競,相向為爭,是合作還是競對,是連接還是被連接,將取決於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能否構建起壁壘。不過,隨著市場格局的改變,大合同賽道的法律科技公司們,敘事邏輯也將發生改變。
勢
一切風口都來源於「勢」,來源於真實的需求,合同賽道的興起也是如此。2020 年以來,疫情加速各行各業數字化是眾所周知的事實。隨著抗擊疫情成為首要任務,全國陸續進入封閉與半封閉狀態,時至今日也會偶爾發生,遠程辦公已經成為不可逆的趨勢。疫情隔離和遠程辦公,讓原本稀松平常的合同簽約成為困難,從而導致商業交易效率降低。合同簽約難集中體現在合同簽署/蓋章和郵寄兩個環節,使得合同電子化的需求迅速提高,已經誕生 20 餘年的電子簽名賽道也在這個特殊時期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迅速普及開來。電子簽名技術和商業化應用的成熟,為合同賽道的興起提供了前置條件。艾媒諮詢的研究顯示,電子簽名的前三個使用場景分別是:實名認證(50.7%)、審批管理(45.7%)以及企業合同管理(43.8%)。同時,政策東風也已經到來。2022 年“十四五規劃”提出,將推動遠程協同辦公產品和服務優化升級,推廣電子合同、電子印章、電子簽名、電子認證等應用。另外企業智能化管理的需求也在增長,未來圍繞合同這一交易介質的管理將會越來越重要。群雄逐鹿
目前,大合同賽道下主要有三個子賽道,分別是:合同模板庫、智能合同審查和合同管理。第一,合同模板庫。
合同模板庫很容易理解,就是匯總各式合同模板的平臺。目前市面上有獨立的合同模板庫,也有作為一個功能模塊,存在於其他法律服務產品,比如法律檢索等服務律師的產品。合同模板庫的商業模式主要是賣平臺賬號,以及和傳統平臺類似的抽傭:擁有合同的律師把合同上傳到平臺,用戶使用這些合同要付費給律師,平臺從中抽取一定傭金,另外還有知識付費等。第二,智能合同審查。
智能合同審查的核心在於「智能」。區別於主要是律師提供的人工審查合同服務,智能合同審查產品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和數據訓練,可以實現更高效、更準確的合同審查。第三,合同生命周期管理。
合同生命周期管理,英文簡稱 CLM,全稱是 Contract Lifecycle Management ,是當下合同賽道非常熱門的領域,在國外已經有非常成熟的公司,比如「Icertis」。今年 4 月,國外的一家企業法律顧問平臺「LinkSquares」完成了 1 億美元 C 輪融資,借助人工智能和專業律師團隊高效管理合同。6 月,該領域的一家中國公司「甄零科技」也宣布完成 A 輪融資。這三個領域的法律科技公司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很少服務 C 端人群。合同模板庫廠商主要服務律師和法務,因為合同相關的法律服務是由這些專業人群提供的,而且多數個人和企業並不希望為合同模板花錢。雖然廠商們也會開放部分免費合同模板,但是由於缺少變現模式,廠商們不會面向普通大眾做推廣,所以服務 C 端人群一直是個問題。但是廣大 C 端人群的需求還是需要被滿足的,這也和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一致。為此,政府推出了「全國合同示範文本庫」,而部分合同模板廠商也和政府合作提供支持,開始服務政府,從而間接實現了服務 C 端。但是,政府的背書能否把 C 端人群引到自家平臺並且付費,需要打一個問號。智能合同審查產品的客戶群體主要是 B 端,也就是企業,用戶是企業法務,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律師,其定位是輔助律師提供合同審查服務。C 端人群對智能合同審查的需求不高,原因很簡單,用戶需要的是一份能滿足自身需求且零風險的合同,而不是先從哪裡找來一份合同,再來拿智能產品審查一下 —— 雖然現階段這種情況也可能存在,但這個路徑實在是不高明,廠商應該整合合同模板和智能合同審查,給用戶提供一個更完整的產品,而不是僅提供技術。從這個角度看,這又引申出合同模板庫的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確保平臺上的合同質量?理論上每個領域都應該有一份最權威的合同,能覆蓋各種場景,而且零風險,而且這份合同應該是由這個領域最權威的律師出具的,最權威意味著做過最多的案子,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當然,平臺也可以幹整合的事情。從消費者角度上看,消費者希望選擇最好的,而不是選一份不那麼好的,然後再請個律師或者拿產品來審查一下,從而確保這份合同是 OK 的 —— 為什麼不直接選擇最權威的呢?從合同模板庫的商業模式上看,每個領域都會有一份最權威的合同,隱含的意思就是大多數律師提供的合同的質量都不太行,而消費者又會選擇最權威的,所以如果 C 端人群使用這些合同模板庫,極端一點地說,最終只有提供這份最權威的合同的律師獲得收益,就像法律行業的“大眾點評”面臨的困境一樣,平臺也因此會被這些律師所“綁架”,因為離了他們平臺就沒價值了。雖然平臺也可以自己整合合同,但這又與它的客戶(律師)產生競爭 —— 你不能既做著平臺的生意,又來搶客戶的生意。所以,合同模板庫做 C 端人群很難,也有商業模式的問題。合同管理產品亦沒有 C 端場景。C 端人群雖然平時也會接觸到一些合同,但高頻使用的其實就只有少數幾類。對於這些高頻使用的合同,互聯網大廠入場並整合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以“騰訊電子簽”小程序舉例。首先,“騰訊電子簽”對各個領域進行各方面的數據收集與分類,做出了適應不同需求的不同範本,比如個人租房合同,打造出一個合同模板庫,目前已經上線了小收據、小借條、小合同等涉及交易的高頻合同;其次,“騰訊電子簽”融合了電子簽名技術,簽約過程和結果都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全程固定保存,不存在被篡改的可能,在簽電子合同前,平臺也會要求雙方實名認證,確保安全可信;最後,“騰訊電子簽”還可以管理各種合同。隨著政府「全國合同示範文本庫」的推出,以及互聯網大廠的入場,C 端人群的高頻合同場景被大幅擠壓,因此各個合同賽道的廠商們未來將會更加堅守現有客戶畫像,主要是律師還有法務(B 端)。至於 C 端人群,目前可以和政府、大公司合作,並同步探索其他方式。總的來看,國內合同賽道的玩家主要來自 5 種不同的背景:一是專注於這一領域的創業公司,比如幂律智能、秀合同等。二是電子簽名 SaaS 廠商,比如e簽寶、法大大、上上簽等,從電子簽名切入電子合同。三是互聯網大廠,比如阿裡雲與幂律智能共同構建的合同智能化平臺、字節跳動旗下飛書推出的飛書合同、京東的智臻鏈電子合同平臺等。五是將合同管理作為整體解決方案模塊之一的如 CRM、ERP 等的各類 IT 系統廠商。其中,互聯網大廠和電子簽頭部廠商財大氣粗。2022 年,各家電子簽頭部廠商開始向市場發放免費權益,以此來爭奪市場份額,而且還冠以「履行社會責任」的名義。今年開春後,法大大面向全社會個人及企業用戶,每個賬號提供 500 份免費電子合同簽署權益;3 月,e簽寶也向 100 萬中小企業免費發放 2 億份電子合同。“財大氣粗”的玩家看起來什麼都能做,但具體到合同領域,服務質量孰優孰劣還真不好說。事實上,各行各業的很多產品都有合同相關功能,但大多數都做得比較淺,比如只有上傳和存儲合同的功能,以及不那麼靠譜的合同模板,真正能被歸為合同賽道的產品,還需要圍繞「合同」這一交易介質提供深度價值。群雄逐鹿,最後鹿死誰手,還要看哪個逐鹿人對行業本質的理解更深入、執行力更強,而這直接反映在其對外的「敘事邏輯」中。新的敘事邏輯
從目前來看,大合同賽道新的敘事邏輯主要出現在「合同管理」賽道中。合同模板庫還是持續做合同模板,智能合同審查技術能力仍然是關鍵,而合同管理可以觸及到背後的交易,另外智能合同審查也有賴於合同電子化,因此也會逐步延展到合同管理環節。整體來看,合同管理賽道遇到的問題,與其上遊電子簽遇到的問題類似。中國企業服務的主流敘事邏輯是「降本增效」,但中國企業服務的土壤並不肥沃,多數企業傾向於采購能夠給自己直接帶來營收的服務或工具,比如營銷,以及在政策的要求下才會采購相關的系統,比如上世紀由於國家對於財務的要求,使得金蝶、用友一躍成為企服龍頭。對於電子簽這種能夠節省微小成本的工具,民營企業沒有很強的付費意願。對於業務場景偏 B 端的公司來說尤為如此,其業務有著低頻、大額的特點,合同的線下線上簽署成本差異可以忽略不計,而且線下簽署風險更低。對於這部分企業來說,電子簽基本無法解決任何問題。早期碰壁後,一部分電子簽廠商調整思路,轉而為政府、國企等大客戶服務,而這類客戶的特點是,想要私有化部署、定制化開發。盡管可以提升客單價,但每一單的錢賺得更辛苦,也不符合後來的 SaaS 化趨勢。在疫情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廠商們的業務拓展並不容易。 例如,在知乎一個“電子簽名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問題下,來自各大電子簽廠商和第三方公證平臺的幾十篇科普文章,都在努力打破“越落後越安全”的大眾固有印象。比起身為競爭對手,那時的他們更像是一群擁有著相同目的地的航海家,迎起風浪,等待彼岸的出現。在勤勤懇懇地辟謠和做增長的時候沒人能想到,從前任何形式的市場教育,都遠沒有一場封控和物流的失利來得轟轟烈烈。事實上,中國企業服務廠商以「降本增效」作為賣點,總體上獲客效果都不好,往往只對大企業有用,因為大企業的業務比較成熟,而中小企業的關注重點在於“活下去”,在於業務,企業服務產品的降本增效並不是他們最關心的,因為可能業務明天就不行了。稍微偏頗一點地說,現階段中小企業最大的降本增效需求,其實就是裁員。CLM 賽道的主流敘事邏輯也是「降本增效」,客戶一樣是大企業,為大企業做定制化開發。但是,大企業的需求除了最明顯的降本增長,還有背後最本質的需求,那就是「激發增長」,即合同管理不是目的,其最終目的是促成合同背後的“交易”。商業的本質是交易,所有企業的增長都是交易的達成帶來的,只要交易能夠順利達成,企業就能獲得增長。而合同是交易的載體,所以激發增長就是合同管理產品要解決的最根本的需求。或者說,所有的企業服務產品要解決的最根本的需求,都是激發企業的增長。這自然是所有企業服務商希望看到的願景,也是行業一直堅信的未來,但是想實現這個目標並不容易。就像投放廣告一樣,除非你是真正的流量平臺,比如阿裡巴巴和美團,否則你很難給甲方承諾,投了多少錢就能獲得多少客戶。具體到合同管理賽道,合同生命周期可以分為:簽訂前-簽訂中-履約中-履約後,即合同簽訂期和合同履約期。其中,合同簽訂期就是把合同簽訂的全過程從線下搬至線上,解決的是怎麼更高效地簽約和管理合同的問題,也就是合同電子化。目前,國內 CLM 賽道的產品也是主要聚焦於合同簽訂期。合同履約期則把關注點放在合同最終目的的實現上,把控履約進度,促進合同目標的達成,從而降低逾期回款、壞賬幾率。所以,合同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抓手。合同管理要解決的根本問題不是管理合同本身,而是促成合同背後的交易。為此,關注合同履約環節的產商,需要鏈接企業的各種業務系統,比如采購、CRM、ERP 等,打通數據,然後制定相應的履約計劃,實施履約監控和預警,實時反馈交易的真實情況,並及時施以積極的影響,比如合同到期自動提醒。但是,合同履約場景眾多,而且行業不同,需求也不同,能否形成產品化的解決方案是該模式的重點和難點。同時,由於需要與客戶的業務系統強耦合,這就對客戶的數字化程度和配合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換句話說,這種模式更適合數字化進程較快且管理意識較強的大型企業。因此,要想做好合同履約,起步階段需要做大量的定制化開發,逐步積累各個行業的交付經驗,然後陸續對一些場景打造產品化解決方案。因為中小企業的商業模式並不成熟,速生速死,這就意味著圍繞中小企業的業務做合同履約,很可能是偽需求,SaaS 化的意義不大。大企業的需求雖然很“非標”,服務它們需要做很多定制化開發工作,但大企業的需求非常全面,往往代表了其所在行業的成熟業務。也由此,早期服務大企業所打造的帶有行業屬性的解決方案(產品或產品+服務),未來也可以適用於中小企業 —— 這是一個從慢到快的,從線性增長到指數級增長的過程。雖然從定義上看,只有同時做好合同簽訂和合同履約兩個環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同生命周期管理產品,但是對於創業公司而言,以國外成熟公司為長期對標,從某一環節切入是合理的。大合同賽道群狼環伺,最終誰能勝出?就看各個玩家對行業的理解深度和執行力了。
發表評論 取消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