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務實務

劉紀鵬:強化合規管理 提升企業軟實力

電力行業是國民經濟運行的基礎性支柱產業,而用於規範電力行業的法律《電力法》自1995年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通過,1996年4月1日實施以來,已經過了20多個年頭,至今沒有完成修訂。

ChatGPT太火,著作權歸屬誰?

ChatGPT是一款智能文字生成程序,相較於以往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對話程序,不僅能夠高質量地實現對話等信息諮詢,甚至具有一定的創作能力,如作詩、譜曲、編程等。毫無疑問,銷售客服、文案編輯等崗位將會很快被ChatGPT替代。隨著ChatGPT在國內外的大火, 關於AI產物是否享有著作權再次引起熱議。

創業者法律必修課(二)創業公司的股權分配

每當談及股權,我們想到什麼?是巨大的財富效應?是作為股東的身份認可和價值綁定?還是商戰片裡演繹的精彩又激烈的股權宮鬥?近些年,隨著營商環境不斷優化,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創新創業大潮,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重視股權在企業發展中的價值和作用。但股權是一把雙刃劍,善用股權,股權就是企業家撬動企業發展的有利杠杆;誤用股權,股權也會成為加劇企業內外矛盾沖突的棒槌。今天的分享是我們系列課程的第二講,我想與大家從合夥人的

工程結算過程中出現的爭議點怎麼解決?

在工程結算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爭議點,那麼遇到爭議問題後,應當怎樣避免再次發生呢?我們總結了以下幾種常見的結算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並提供了後續解決方式,供各位參考。

上海地區近五年清算責任糾紛裁判思路檢索與分析

股東有限責任和公司法人獨立是現代公司法制度下的兩大基石,是指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原則上,股東、公司、債權人人格相互獨立。實踐中,從公司設立到清算階段均存在股東任意突破有限責任的界限,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的行為,致使外部債權人權益受損。

購買法律服務的退費風險/案例篇

委托人與律師事務所簽訂正式委托代理合同,在繳納律師費後,會發生委托人因各種原因提出退還已付全部或部分律師費的要求,以下統稱“退費風險”

本地化經營,是否需要設立海外公司?

中國企業在國際化的初期,首先做的就是產品和人員的出海,這裡就會涉及到是否需要在目的地設立法律實體(legal entity)的問題,特別是當中國企業需要在目標市場進行本地化經營的時候。是不是為了實現這個戰略都必須設立海外公司呢?如何設立海外公司?這些都是值得考慮的問題。首先我們要搞清楚設立海外公司的是為了實現哪些目的?簡單來說,設立海外公司,可以實現以下目的:2.1貿易平臺。海外公司可

二審案件發回重審的 79 個裁判理據與規則梳理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了二審上訴案件存在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情形應當發回重審,但對於認定“嚴重違反”的具體情節,除了法條規定的遺漏當事人和違法缺席判決兩種情形之外,其餘情形能否發回重審仍要依據個案情況具體確定。

企業一把手是最大的風險管理者

我們今天帶大家從企業整體的視角來看一下,企業管理和風險管理的關系以及如何定義風險管理者這個概念。一、企業中的各職能“攻守道”總體來看,在企業中存在著兩種力量共同推動企業向前發展,一個是價值創造、一個是價值保護,在兩者作用下,實現了企業的價值兌現。根據外部環境不同,有時企業是以價值創造為主線,特別是創業期和市場需求爆發期,這個時期企業的主要任務是”比誰跑得快“;有時企業是以價值保護為主線,特別是在經

打好國際官司,企業不容忽視的細節

中資企業在海外的仲裁或訴訟中,經常“輸多勝少”。反思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除了常被大家提及的“語言障礙、程序不熟、費用昂貴、理念差異等困難”[1]外,還有一部分是企業忽視了案件管理中的一些細節。細節決定成敗,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細節,卻可能影響案件的結果。筆者眼中,這些容易被企業忽視的細節,經常出現在以下環節:環節1:事前充分評估許多公司已經意識到在啟動或加入國際仲裁、海外訴訟前,要做好案件的風險

面對虛假廣告的行政處罰,企業如何應對

廣告是企業向社會推銷自己的產品或服務的重要方式,是作為企業傳播產品或服務信息,促進消費者購買的重要手段。同時正向的廣告宣傳也能提高企業的社會知名度及企業形象,從而帶動企業其他經濟發展。然而隨著廣告業的持續發展和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虛假廣告漫天飛舞,嚴重幹擾了國家對廣告的管理秩序,侵犯其他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