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文章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本文不用於商業用途,僅為學習交流之用,如文中的內容、圖片、音頻、視頻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站長刪除。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瞰法】 




林鶯|創新工場法務官  運營合夥人         
文|徐晶     編輯|張走     視覺|方敏華  


 

2009年9月,身為“明星經理人”的海歸李開複,離任穀歌大中華區總裁,開始創業。


圖片拍攝:瞰法

他的創業方式,是成立“創新工場”,幫助年輕的創業者們創業。

沒有任何創業經驗、也沒有任何投資經驗的李開複,同樣經曆了創業的艱辛。

在那年的央視《對話》節目中,周鴻祎對李開複說,你的計劃非常好、非常創新、非常值得一試,但“您自己沒有從零開始過,如何教別人從零開始呢?”

在那個大量靠親朋好友及個人做天使投資的時代,創新工場旗幟鮮明地要將天使投資機構化,這不免讓人覺得“書生意氣”。李開複飛遍全世界,才融到第一筆基金。

在中關村鼎好大廈第10層的辦公室裡,創新工場這艘創業大潮裡的沖鋒舟,艱難地啟航。


圖片拍攝:瞰法

2011年,正在大成律師事務所做合夥人的林鶯,接到獵頭的電話。在金杜工作4年、大成3年的律師林鶯,在投融資領域富有經驗。

尋人者,正是當時帶著光環的投資公司:創新工場。

林鶯來到鼎好10層,見到李開複,還有其他兩位核心創始人。這位在電視上、網絡上十分富有魅力的名人大咖,在她的眼前,親和而務實,是一個執著而樂觀的理想主義者。

開出的薪酬條件只夠她當時收入的“腳脖子”。

但“是一群有理想、想做事的人”。林鶯決定登上這艘船。

創新工場引入林鶯,是為了建設超強的投後部門

這在當時同樣是不被看好的方向。那時對於“優秀投資人”的定義,就像神槍手,在眾多參差不齊的項目中,能命中那個潛力大的。命中了,是神;沒命中,認栽。

創新工場的理念不一樣,他們覺得創業者需要“扶一程”。創業者也有短板,幫他們補上短板,長板才能跑得更穩更快。

他們找來業內最資深的財務、法務、HR,為被投公司提供很深度的幫扶。

林鶯負責組建法務團隊。初來上班時,創新工場的開放式辦公室裡,坐著加速計劃、助跑計劃孵化起來的早期項目,工場內部孵化的六個項目中就包括後被阿裡巴巴收購的友盟,創始人蔣凡幾年後成為淘寶新總裁,還有曾經名噪一時的豌豆莢。

李開複在創立之時曾說:“人是社會最寶貴的財富,如果創新工場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創業者,這些人的公司可能夭折,但這些人才是我們培育出來最有價值的。”


圖像攝制:瞰法


而在林鶯眼裡,當時的創業環境實在是原生態,原生態到簡陋。創業者可以獲得的信息和支持都非常有限。

林鶯之前在律所見慣了企業從1到100的過程,現在著實被這些從0到1的小創業公司所面臨的艱辛和所處的狀態“驚”到了。

小黑屋裡,她在白板上給創始人講什麼叫做VIE結構,怎麼搭、怎麼走流程,哪一步的審批怎麼做,從頭掃盲。

有些政府流程很複雜,林鶯帶著創始人去和主管人員溝通解釋,一點點解決困難。


圖像攝制:瞰法

有一天,她接觸到一個種子項目的創始人,公司的底層結構做得讓她這個法律人很意外。幾個兄弟注冊一個公司就是股東,項目沒成簽個協議說了拜拜以為就散了,甚至不知道還需要做工商變更。

那個時代沒有像今天這樣友好的創業環境,萬事靠自己摸索,在網上都查不到多少有用信息。創業者只能這樣野蠻生長,憑著本心“天真”地摸爬滾打過來。

林鶯幫他們從頭做了梳理,重新設計架構。這個項目自2013年上半年上線,已經成長為中文互聯網最大的知識型討論社區——知乎。

圖片來源:百度

後來知乎搬離工場辦公室,創始人卻還是會經常回去,一起聊聊財務、法務等方面的問題。

2013年,磨刀霍霍、躍躍欲試的米雯娟,拿著幾頁十分簡單的商業計劃書,單槍匹馬地跑到創新工場找李開複。

沒有海外留學背景沒有互聯網經曆,只有一個創業idea。但李開複覺得她是一個難得的創業者,“土洋結合,非常接地氣,同時又上得了臺面”。

米雯娟拿到了300萬元天使投資,並且在創新工場辦公區開始孵化VIPKID。
 

圖片來源:百度

最初的4個學生中有3個是創新工場高管的孩子,包括林鶯的孩子,還有工場CFO的孩子。

不少公司都是入駐之後才設立起來的。林鶯幫助他們“走一步想三步”。未來是要融美元還是人民幣?結構大概怎樣去搭建?他們在市場是在什麼地位?可能會涉及什麼牌照?行業有何特點?員工激勵該如何設計?

事無巨細。她覺得,只有把法律管理的理念注入到整個管理體系中去,創業公司才是有了一個穩固的地基。

創業者應該繃上一根弦,知道在做Logo之前先要去問一問律師需不需要注冊商標,知道在整個產品發布之前,先要去問一問是不是某一些專利要去申請。有了這跟弦,創業才能有備無患。

VIPKID經過一年多只有幾個技術、幾個內容、幾十個學生的艱難孵化,2014年10月,獲得了經緯中國、創新工場和紅杉資本聯合投資的500萬美元A輪融資。2018年,VIPKID完成5億美元D+輪融資,據36氪報道,估值突破200億元

同樣的信任還來自於米未傳媒的創始人兼CEO馬東。作為《奇葩說》、《樂隊的夏天》的締造者,馬東能力不可謂不強,資源不可謂不多。但他有重要決策做不下來時,也會跟林鶯討論。有一次聊完之後,說,這事兒我們聊了很久,但現在我可以做決定了。

這讓林鶯十分自豪。作為法律工作者,能夠給到創業者解決方案,給到安心和信心,能夠為許多有潛力改變世界的創業項目保駕護航。這份工作的價值給到她很大成就感。

圖像攝制:瞰法

但並不總是那麼走運。

創業項目常常像在刀刃上行走,創新、突破,意味著就要打破現有規則,挑戰社會的既有習慣。

創業項目的合規,就是一個重要命題。

滴滴早年找上創新工場時,並沒有被看好。因為覺得他們應該是拿不到出租車運營牌照的。但政府後來表現出了很大的開放態度,對於新興事物,願意讓“子彈飛一會兒”。

數據安全則是近年的合規難點。技術方興未艾,人性卻不斷遭到挑戰。

對於工場投資的項目,林鶯團隊會寫文章、請專家來做講座,普及知識,對於某些項目還會對接律師,專項幫他們做數據的梳理和建議解決方案。但無論如何作為一個投資人,也只能夠做一些外圍協助,最後的決定、具體的管理只能靠創業團隊自己。

這有時候就能體現出人性的弱點,當創業者在模棱兩可的地方,或者在一些業界都有但是又不合規的地方,怎麼樣能夠克制自己的欲望、合理平衡風險,怎麼樣能夠做到既能讓業務發展又能合規合法,這是每一個創業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但這恰恰也是林鶯這個法務團隊的特點:從不簡單地說No。


圖像攝制:瞰法

一個項目的法律風險常常是真實存在的。但是這個風險有多大?是不是核心的?是不是致命的?未來有沒有調整的機會?

作為投資來講,風險的控制也是分階段的,是動態的。把住紅線,而後對趨勢進行判斷,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去化解風險。

法務往往沖在前面,從項目的第一手資料開始,努力深挖,力爭吃透整個行業,給到投資部門更多具體的參考。在項目成長的過程中,又不斷和創業者一起去尋找解決方案,開辟道路。

2013年,李開複患淋巴癌赴臺灣治療,離開創新工場一年多時間。

很多人說老板走了,公司是不是要崩塌了。恰恰不是,創新工場的同事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團結。林鶯的法務團隊也沖到前面和同事們一起去募集基金,跑業務。

作為公司唯一一個有獨立辦公室的大佬,李開複的房間始終敞開在那。他不在時,這裡就是大家的會議室。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今日。


圖像攝制:瞰法

2016年,創新工場AI工程院成立,李開複親任院長,王詠剛任執行院長。2017年,兩人合著的《人工智能》出版。

這位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計算機學博士,深信人工智能將會、也已經在改變人們的生活。

在書中,律師這種強社交、高決策型工作,被劃在相對於“危險區”、“慢變區”的“安全區”。

林鶯也堅持,人工智能之於法律,更是一個輔助性的工具,而不是簡單替代性的。

機器學習就像小孩子一樣通過喂養數據長大。以前微軟有一個人工智能聊天產品,很多網友故意惡意去引導它,對它說髒話,於是就變成了一個愛說髒話的人工智能。法律同樣,社會在變化,法律在變化,哪些數據可以用來喂養,始終是要有人把價值觀注入進去,不斷去做糾偏,才能成長得越來越成熟。但不可否認,技術發展的洪流,是不可阻擋的。


2019年9月,距離創新工場成立正好十年。


圖像攝制:瞰法

這十年,中國的創業大潮經曆了一輪爆發,又正在趨於冷靜,深化。

這十年,我們見證了各種賽道的湧現、跌宕,有許多明星公司崛起,也有許多陪跑者黯然離場。

互聯網毫無疑問在持續深度地改造著我們的生活。有一些人,眼界更高,視線更遠,他們注定,是為未來而活。

在這一輪大潮裡,林鶯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

點贊(0)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法總荟-企業法務助手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掃一掃體驗

立即
投稿
法總荟,企業法務資訊公眾號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掃一掃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